2025-02-18-讀書筆記
第 39 頁:
在南遊之前數年間,他曾向董仲舒請教過春秋之學,向孔安國學習過古文尚書。
AI 介紹:
孔安國(前150年-前90年),字子國,西漢魯國人,為孔子第十二世孫。他自幼學習《詩經》於申公,並向伏生學習《尚書》,學識淵博,精通經學。在漢武帝時期,孔安國曾任博士,後升任諫議大夫,官至臨淮太守。
據《史記》記載,漢武帝末年,魯共王為擴建宮室,拆除孔子故居,於壁中發現古文《尚書》、《禮記》、《論語》及《孝經》等古籍,皆為蝌蚪文,當時人難以識讀。孔安國以今文讀之,並奉命編纂,定為五十八篇,稱為《古文尚書》。他還著有《古文孝經傳》和《論語訓解》等作品。
孔安國的學術成就對後世影響深遠,被尊為先儒。《史記》作者司馬遷在研究《尧典》、《禹貢》等古文時,曾向他請教。此外,孔安國的家族世代傳承經學,對儒學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。
筆記:
除了史記沒有受到太多記錄的歷史人物。
第 40 頁:
元封三年(公元前一○八年),司馬遷任太史令,「紬史記石室金匱之書」,開始
蒐集史料。
“紬”(chōu)有梳理、整理的意思。
“石室”和“金匱”都是古代對重要典籍或檔案的珍藏之所。
- “石室”一般指古代用來珍藏重要文獻或檔案的地窖,具有防潮、防火的作用。
- “金匱”則是用金屬製作的箱子,用來存放珍貴的文獻或檔案。
第 40 頁:
太初历行用于太初元年夏五月至后汉章帝元和二年二月甲寅(B.C.104~A.D.85),共189年,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具有较完整文献资料记载的古代历法。[1]
- 斯琴毕力格.太初历再研究[D].内蒙古师范大学,2004. ↩
2025-02-18-讀書筆記
https://blog.moranxia.com/zh-TW/2025/02/7df6b20fdf8e/